top of page
逐漸消失的藥籤
點選問題查看解答!
點選問題查看解答!
日治時期
求神問卜是迷信 陋習?
藥籤文化在清末達到鼎盛,在日治時期受到重大阻礙。日本政府重視公共衛生、推廣科學療法,認為求神治病是迷信,強迫廟宇收起藥籤。
沒錢看病買藥?
儘管藥籤文化在日治時期受到打擊,但在民國初期,仍有不少台灣信徒向廟宇求藥籤。當時,台灣本土醫生少、看病成本高,鄉下更是明顯。信徒有病無處就醫、無藥可吃,因而轉向信仰,向廟宇尋求協助,此時的藥籤文化並未完全衰落。
早期藥籤文化興盛,求完藥籤的信徒都會約定俗成的到廟宇附近藥房,根據藥籤簿抓藥。
1980年代-近代
國民健康意識抬頭?
藥籤文化沒落的原因,無非是民眾健康意識抬頭。1980年代,台灣經濟發達。診所與藥房的數量也隨之增加。藥品的取得越來越便利,民眾可以輕鬆地購買適合自身需求的藥物。健保系統的建立,也讓台灣人民看病的成本降低。
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再面臨藥物匱乏的困境,也減少了前往廟裡求藥籤的必要性。
資料來源:皮國立、藥師週刊第2095期
民國初期
受法規打擊的藥籤文化
《藥事法》第50條第1項規定:
需由醫師處方之藥品,非經醫師處方,不得調劑供應。
倘藥局未依據醫師處方箋擅自販售處方藥,經查證屬實,將依據違反藥事法第50條第1項規定,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。
受法規打擊的藥籤文化
點擊卷軸看看介紹!
許多廟方因為擔心遭取締,而將藥籤簿與藥籤桶收起,不再提供藥籤服務。廟裡的藥籤多是自中國傳來的,配方與內容至今幾乎未曾修改。如今,許多配方已經消失或不再使用,例如硃砂、裙褲帶和香灰。
早期的裙帶褲多由棉質製成,放入藥籤中主要是出於儀式感,而非實質的療效。
然而,現代衣物多數含有聚酯纖維,這種材料如果誤食,不僅不衛生,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。
裙褲帶
左右滑動藥材看看介紹
早期的香灰多由天然材料製成,而現今的香料則常常添加化學成分。
如果攝入這些添加物,對健康有害,因此含有香灰配方的藥籤也隨之遭到淘汰。
香灰
點擊圖片看看介紹
「了解才能避免無知」
台南市藥師公會秘書李明芬表示,藥籤可視為另類處方。如果有信眾拿藥籤詢問,藥師遵循法規依處方原則處理。
信眾在現代醫療中尋無救治方法轉而求藥籤治療,李明芳認為,在不傷身的情況下信眾尋求另類療法未嘗不可,只需依循求醫看病不盲目,慎用藥物的原則。
中藥房與藥籤
中藥房與藥籤
早期藥籤文化興盛,求完藥籤的信眾都會約定俗成的到廟宇附近藥房根據藥籤簿抓藥。
拜拜
求藥籤
到附近中藥房抓藥
李明芬表示,中醫藥的對症為針對個人體質而設計的處方。藥籤屬於食療藥膳,最多無良效,不會出現損害身體的情況。
鴻安堂中藥房老闆謝坤育認為,現今存在藥籤中的中藥藥性較弱,其功效主要體現在進補與養生方面。 如今就算到廟裡求藥籤,不管是廟方或中藥房,都會勸導信眾先去看醫生,聽從醫生的指示,將藥籤視為心理的幫助與安慰。
謝坤育說明抓藥的信徒並非中藥房的主要收入來源,而是中藥房順應時代需求而提供的服務。因此,藥籤文化雖遭受打擊,但對中藥產業和廟宇的影響並不重大,這也使得藥籤文化的保存變得更加艱辛。
bottom of page